“头戴花海,蚵壳筑宅。今生戴花,终生漂亮。”这句歌谣不仅勾勒出蟳埔女坚韧与柔美并存的形象,更是泉州这片热土上文化繁荣、人民幸福生活的生动写照。我,一个土生土长的泉州人,带着对家乡的深情和对非遗文化的憧憬,踏上了体验蟳埔文化之旅。
走进蟳埔渔村,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渔歌唱晚、海风轻拂的年代。整个渔村宛如一幅流动的画卷,在冬日的暖阳下熠熠生辉。街头巷尾,随处可见头戴簪花围的蟳埔女,她们或老或少,或站或坐,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与满足。在蟳埔文化里,簪花围象征着光明与希望,色彩艳丽的鲜花,为蟳埔女的单调生活增添了不一样的色彩。蟳埔女头上的簪花围,色彩斑斓,犹如一片花海,在阳光下摇曳生姿。这些花朵并非随意摆放,而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编织,它们不仅为蟳埔女增添了几分娇媚,更成为了她们坚韧不拔、乐观向上的精神象征。每一朵花,每一片叶,都是她们与大海对话的语言,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。蟳埔村面朝大海,咸咸的海风给这座小渔村带来湿润的气息,也带来了蟳埔女们劳动时的欢声笑语,在这里的女孩们仿佛就是海的女儿。
自从簪花围“出圈”以来,蟳埔村抓住了机遇,大力发展旅游业,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开设簪花体验馆,老奶奶们则热情地为游客们梳头盘发簪花,这不仅让游客亲身体验到了蟳埔文化的魅力,更让这份古老的文化以充满乐趣的方式传承下去。我走进了一家名为“头上花海”的体验馆,蟳埔奶奶们热情地招呼我坐下,用老式的木梳为我一下一下地梳理头发。那一刻,丝丝缕缕桂花头油的香味萦绕在我的鼻尖,温馨又美好。“后生仔啊,奶奶像你这么大的时候,也是个漂亮囝仔。”老奶奶软软糯糯带着闽南腔的嗓音响起,似乎是在追忆她的青春岁月。
换上当地特色的衣服,我仿佛融入了这座小渔村的生活。蟳埔村的大裾衫、黑色宽脚裤以及头顶上的簪花围,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。大裾衫的宽松设计,让她们在劳作时能够无拘无束,尽享海风的吹拂;黑色宽脚裤则显得干练利索;而头顶上的簪花围,则是她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。这些服饰不仅是蟳埔女日常生活的装扮,更是她们勤劳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生活的体现。待我换好衣服,整理好头顶上的簪花围,蟳埔奶奶们热情地邀请我品尝海蛎煎,这香气四溢的海蛎煎使我肚子里馋虫拱动起来,我夹起一块外酥里嫩的海蛎煎送入口中,这滋味十分惊艳,细细品味,那海蛎的香味在唇齿间萦绕,细腻绵长,让我回味无穷。
蟳埔村引人注目的还有那独特的蚵壳厝。这些用海蛎壳建成的房屋不仅坚固耐用,更成为了蟳埔村一道独特的风景线。蟳埔女们在墙下敲打着海蛎,头上一圈圈的鲜花与蚵壳厝相映成趣。她们热情地向游客们打招呼,指引拍照的最佳位置。阳光下,她们绽放的笑脸如同小太阳一般温暖人心,头顶上摇动的花海像是在欢迎着我们的到来。
夜幕降临,蟳埔村渐渐归于宁静,但那份由蟳埔女们传递出来的真挚和热情,却在我心中久久回荡。“看船吹风淋雨出帆去,听螺声响起啊念歌诗……”她们的歌声,如同海风一般,轻柔而又坚定,引领着我们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前进。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,泉州儿女们正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步伐,奋进新征程,建功新时代。他们在新时代的浪潮中,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,创造着海上丝绸之路的新篇章。
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,本站所转载图片、文字不涉及任何商业性质,如果侵犯,请及时通知我们,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,不承担任何侵权责任。发布者:网络编辑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news.xqcmcom.com/14632.html